看一看河砂还要进口 海砂还在勘探 机制砂能不能救命?
3月16日,马来西亚籍货轮格林号停靠在海南省洋浦小铲滩码头,4台门机的抓斗正从货轮上卸下从东南亚进口的河砂。
这不是儋州市、海南省或者我国进口的第一船河砂,也不会是最后一船。
随着资源严控,小小砂粒身价倍增,更麻烦的是有钱无货,这一点在建筑用砂资源较为紧张、临近的广东仍自顾不暇的海南省最为明显。
2018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北京遗产继承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以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基建、港口项目对建筑用砂的需求更为高涨。
河砂不够用
2019年,根据海南省政府部署,海南省地质局对全省13条汇水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开展河砂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通过综合调查估算,海南省可提交天然河砂资源储量超过5亿立方米。
海南全省一共才有5亿立方米河砂储量,够用吗?
仅以海口市为例,2016年该市建筑用砂总需求量约1000万立方米,而大型工程而类似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以及厦门新机场工程的跑道填方用砂量就动辄亿吨起步,海南省河砂储量是难以支撑海南自贸区建设项目长期需求的。
本地河砂供给不足,就要想办法。2019年开始,儋州市官方就开展了进口河砂引进工作:当年1月份开始进口河砂不断到货,2020年3月格林号货轮载东南亚进口河砂到货。
海砂还在勘探
2020年3月13日,海南省海砂资源储量勘查刚刚全面启动,海砂供给尚未形成规模。
首期琼州海峡东口一期西南浅滩5平方公里中的2平方公里,将于3月底提交资源储量报告;另外3平方公里将于9月底前提交资源储量报告,其他家暴出轨海域海砂勘查将在年底全部完成。
2021年至2023年间,海南省地质局将全面实施琼州海峡西口、珠碧江入海口、万宁南海域、东方外海域等约22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海砂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机制砂能否担当重任
河砂、海砂等天然砂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机制砂能否承担起建筑用砂供应重任?
2019年8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建筑石料机制砂一体化生产资源保障工作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每年供给不少于4610万立方米建筑石料;2019年供给机制砂800万立方米,从2020年起每年供给机制砂1000万立方米。
根据《方案》部署,海南省正在加快已出让采矿离婚房产纠纷权的建筑石料矿山建成投产,建设大中型建筑石料机制砂一体化生离婚请律师多少钱产骨干基地,且从2020年起,各市县原则上不再出让资源储量小于500万立方米的石料采矿权。
根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2月发布的《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根据工程需要,在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机制砂和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河砂、碎石或卵石。
但《技术标准》同时建议机制砂使用时宜与天然砂、石混合使用。
《技术标准》认为,海南的机制砂生产工艺不成熟,机制砂质量波动大;且海南的矿山岩性多为火成岩,成分波动大,目前亦未进行相应岩性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专项研究,所以在使用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宜提前进行生产厂工艺考察,混凝土生产前进行充足的机制砂储存,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合格。